真空感应炉大约始于1920年,1.5吨真空熔炼炉,用于熔炼镍铬合金。直到*2次世界大战,由于真空技术的进步使真空感应炉熔炼才开始真正发展起来。1926年德国用真空感应炉(容量4t,功率350kw)熔化Co.Ni合金。二战期间欧美等国家已达到了实用化程度并取得了飞速发展,日本也相继采用。这种方法多用于熔炼耐热钢、轴承钢、纯铁、铁镍合金、不锈钢等多种金属材料。这一方法使材料的断裂强度、高温韧性、耐氧化性等都得到了改善。由于大型真空抽气设备(如增压泵)的出现,真空感应炉也逐步向大型化发展。以美国为例,真空熔炼炉,1969年真空感应炉的容量已达到27.60t的规模。满足了各种金属材料工业化生产的要求。西欧各国也在20世纪60年代,将炉子向大型化发展并不断改进,可在冶炼过程中不破坏真空,在装料、铸模准备及浇铸操作等过程实现连续的或半连续的真空感应熔炼。美国consarc公司和德国ALD是目前国际上较主要的大型真空感应熔炼炉制造企业,生产的大型真空感应熔炼炉可以达到30t,甚至更大。
真空冶金的特点
1.2 很少有气体参加反应
真空中气体稀薄,真空熔炼炉价格,很少有气体参加反应。金属在真空中融化时不会溶解气体;金属在真空中加热到较高温度时,无论金属呈固体或液体都较少氧化;气体遵循理想气体方程。
1.3 可控制系统内外物质流动
真空系统是一个较为密闭的体系,与大气基本隔开,小型真空熔炼炉,只经过管道和泵将真空系统中的残余气体送入大气,大气不能经泵进入真空系统,系统内外的物质流动完全在控制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