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空泵的日常维护
(1) 泵及其四周环境应经常保持清洁。
(2) 泵在运转过程中应保持油箱内油量不得低于油标中心。
(3) 不同种类和牌号的真空泵油不可混合使用。
(4) 泵在使用中温升不能**过70℃。
(5) 新泵在使用80 h或者3个月以上未使用或者油受污染或者油乳化严重。应换1~2次油,待换下的油内不再发现含黑色金属粉末后,可加长换油期限。根据说明书规定和使用实际情况来确定换油期限。
(6) 新泵和修理后的泵应现作运转试验4~6 h,检查泵是否符合使用要求。
(7) 泵使用较长时间以后(2~3年不等),极限真空度下降,应进行一次检修。同时也应对系统、管道、阀门和电动机等加以清洗、检修。
(8) 泵在使用中,真空熔炼炉价格,因系统损坏等特殊事故,或进气口突然暴露大气时,应尽快停泵,并切断与系统连接的真空管道(关真空阀),防止喷油,污染工作场地。
(9) 泵上所**件,非一定必要,切勿自行拆卸。
(10)真空系统不用时,应封炉。
(11)经常注意真空技术发展动向,尽量及早地引入新技术、新材料(如新泵油等),以改进原有系统的性能。
以上数点,真空熔炼炉,可按具体情况,订出相应操作规程,严格施行。
在真空环境下,碳的行为很有意思。在常压下,碳的脱氧能力较弱,因此常用金属脱氧剂(如硅、铝等)来进行沉淀脱氧,但硅、铝脱氧后形成的氧化物夹杂会部分残留在钢中,降低钢的纯洁度。在一般条件下,当钢中〔C〕=0.20%,与之平衡的〔O〕=0.01%,当钢中〔C〕降低时,与之平衡的〔O〕还要升高,而现今有些特殊用途的钢和合金中的氧含量要求又远低于0.01%,因而在一般条件下仅用碳来脱氧是达不到脱氧要求的。
碳氧反应的平衡常数为: K=PCO/(ac ·aO)= PCO/(〔%C〕·fC·〔%O〕·fO) 即:〔%C〕·〔%O〕= PCO/K
由于K值在某一温度下是一常数,当将炉内CO不断抽走,即降低炉内的PCO,高频真空熔炼炉,〔%C〕·〔%O〕的数值也会同时降低,即在真空条件下,碳氧反应会进行的更完全。当气相压力降至0.1atm时,碳的脱氧能力可**过硅;若气相压力降至133.322Pa时,碳的脱氧能力可**过铝。但碳的脱氧能力并不会随着真空度的提高而无限制的提高,中频真空熔炼炉,因为只有液气分界面的碳氧反应仅只遵循上述热力学原理,金属液体内部的碳氧反应不仅遵循上述热力学原理,还要受到动力学条件的约束。金属液体内部如果要形成CO气泡,那么CO的生成压必须大于炉气压力、气泡产生处金属液柱的静压力和表面张力造成的压力之和。因而仅减小炉气压力(即增加真空度)是不够的,此时限制碳脱氧的主要因素是表面张力和静压力。